作者:admin 时间:2022-05-26
项目立项前的供应商可靠性质量FMEA分析
在产品开发项目立项之前,我们就应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视角,对产品所涉及到的的制造要求进行评估。应注意,参与评估的团队成员,来自各个不同学科,应包括的技术人员参加,因为隔行,的确如同隔山!
如果发现所有现有的合格供应商中,包括次级供应商,没有在制造工艺上满足要求的,而且他们也不想去满足这个要求,我们就要开始从整个业界寻求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制造技术了。
如果整个业界还是没有,我们应当放弃这种方案,而改用其他的方案,这也是上图“确定范围”这个阶段是一个喇叭口形状的道理所在,这是对不同的可选方案进行筛选的过程,其中,若业界中不存在可以实现该方案的制造技术,就应改用其他方案;如果是这样,项目的具体内容一般要发生较大的变化。
如果发现业界还存在相应的制造技术,那么就应当着手新供应商的资质认证和导入工作。本文的案例中,就是业界中实际存在满足项目方案的制造技术(激光打孔技术和搅拌摩擦焊接工艺),只是现有合格供应商或供应链中没有这样的制造技术。这两个案例中的正确做法应当是:在立项前就应对整个行业内的制造水平进行考察,一旦发现有能做的,就应当与厂家联系,进行资质认证和合作事宜;或者所考察的厂家不具备条件,但是有潜力,这时可进行联合设计和开发该项技术,即:供应商从客户要求的角度,设计自己的制造过程;反之,客户可以采纳供应商在制造方面的意见,对设计进行适当的改进。
总之,我们要把这种制造技术能力评估工作做到项目立项之前,而且要做专、做细!
立项后,就开始设计了。但是在正式出图前,应邀请供应商进行可制造性分析,即DFM(Design for Manufacture),这项工作是针对设计方案,从制造的角度看,是否能够制造、是否方便制造。
立项前的制造技术评估是一个大方向上的评估,例如:某种新材料、某种强度等级、某种导热率、导电率、绝缘等级等,而DFM中的可制造性评估则是具体的且带有特性指标的!例如:如果厚度为1毫米以下的两块钢板,需要通过焊接而形成一个结构,同时要求焊接后的平面度在0.1毫米以内,那么无论什么焊接方法、无论采用何种工装夹具,都难以实现!如果没有进行DFM就出图纸,并让供应商做样品,那么肯定是达不到要求的!如果进行了DFM,而且邀请精通焊接工艺的供应商参加DFM分析,那么这个结构或焊接制造要求就不可能输出并给到供应商,而改用其它加工工艺了,或者改用其它结构了,如增加刚度或者支撑筋了。
总之,这两个阶段对制造工艺技术进行分析,对现有供应链上的供应商,甚至对行业内但非当前供应链上的制造商进行调查和评估,从而避免本文开始提到的被动局面。
如何从流程上来保证按时履行这两个阶段的评估呢?这就是项目管理的内容了,应当把该评估、调查正式地、清晰地纳入到项目的步骤中去,并配置相应的资源去做这件事!
至此,你是不是发现本文通篇讲的好像不是供应商质量管理本身的内容?对的,确实就是这样!这叫做“功夫在戏外”!任何一门学科、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,想做好,我们都是由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来支持和实现的!而这些领域的经验,也不太可能由一个SQE全部精通,说到底,做好SQM,还是要由相关部门和职能的人员相互配合,而这个配合,遵循一个适用的流程,本篇中涉及的流程就是新产品开发流程,但是,要在这个流程当中加入上述关于与SQM相关的要求!作为SQE的,或者一位的SQE,应当精通这个流程和要求,明白需要哪些步骤和工具,这才是SQE要掌握的!
本文摘编自质量管理与工具实战交流平台,作者姜传武
版权所有© 国可工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0030271号